移至主要內容區
:::

大稻埕位於臺北市西側鄰近淡水河畔,顧名思義是塊與稻田相關的區域,早年因本區內大片土地做為曬稻穀的場地而得名。大稻埕自十八世紀末開始見證了臺北市街市繁華、人煙鼎盛、貿易熱絡、物資充裕的興盛時代。當時淡水港的開通,商號林立,大稻埕轉變成為茶葉、布匹、中藥材等貨物集散交易中心,港口的開放更吸引外商陸續進入臺灣,同時將國外的建築特色引進,現今於大稻埕內的迪化街仍完整保存當時華麗的巴洛克式紅磚洋樓,樓房外觀醒目美麗的立體雕塑與花草紋路設計,即便百餘年後的今日仍讓人讚嘆不已,。古蹟建築內除了百年商店外,近年來更進駐多家文創工作坊、文青咖啡廳,成為新一代的文藝聚落區。而迪化街也是每年農曆新年前「年貨大街」的主要街道,舉凡南北乾貨、糖果餅乾、零食小吃等,過年應景食品一應俱全,年年吸引大批人潮熱鬧非凡。

淡蘭古道大稻埕文化徑也是以迪化街為主幹,路線由北門出發,循著歷史地圖自延平北路經民權西路後返回至民生西路直至忠孝西路後再抵達北門,如8字型的環狀路線,途中經過大稻埕居民信仰中心的「霞海城隍廟」,於1859年落成,廟雖不大但香火鼎盛,是國家三級古蹟,與「慈聖宮」、「法主公廟」並稱大稻埕三大廟宇。「大稻埕碼頭」是過往淡水河船隻靠岸的地方,亦是大稻埕當時商業活動的重心,現今已轉型為觀光碼頭,開設咖啡餐飲貨櫃市集,是市民看夕陽賞夜景、單車追風的最佳去處,亦是觀賞大稻埕煙火秀的搖滾黃金區。另外由馬偕博士於1875年創立的大稻埕長老教會,現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仿歌德式的建築式樣融合中西風格之美,原有舊的禮拜堂直接崁入新大樓禮拜堂中,為臺灣史無前例的教會建築。

鄰近步道

探索周邊

移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