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景美原為臺北市的行政區,1990年與木柵區合併至文山區。景美有條重要河川為景美溪,是新店溪的支流,原名為「霧裡薛溪」,霧裡薛平埔族語是「美麗的」意思。自清雍正時期灌溉臺北平原的水源即來自霧裡薛溪,是臺北最早興建的水圳,比大家熟悉名氣較大的瑠公圳還要更早。而景美原名「梘尾」,其中「梘」意即引水的竹木管子,當時在景美地區建造了重要的引水灌溉圳道,名為「霧裡薛圳」,經過時代演變及都市建設至今仍有一段保存良好的遺址在溫州街46巷內。景美溪一方面供應臺北盆地農耕的灌溉水源,另一方面又是先民運送茶葉、媒礦、農作物等與其他地區交易的重要渠道,在歷史上奠定了臺灣北部地區早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騎上自行車沿著臺北河濱自行車道的淡蘭文化徑水路即可見證景美溪和新店溪的水運歷史,行經中正、古亭及永福河濱公園後可銜接景美溪右岸自行車道,經景美河濱公園後抵達景美。在此可停留拜訪於清咸豐十年即建造的市定古蹟「景美集應廟」,及廟宇後方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曾至此留下足跡的「仙跡岩」,慢慢登上牌樓後的階梯,山上空氣清新、景色怡人、綠樹遮蔭,又可以遠眺景美溪匯入新店溪的溪口與臺北街景,一年四季植物花卉及動物生態皆有不同,是一處適合居民運動休閒的最佳去處。

鄰近步道

探索周邊

移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