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手作無痕修復,還原淡蘭歷史面貌!
手作步道

手作無痕修復,還原淡蘭歷史面貌!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得知,十九世紀後期來到台灣的馬偕博士,曾從淡水翻山越嶺到宜蘭行醫傳教,他的行徑路線就是今日的「崩山坑古道」。而「崩山坑古道」是完全手作的步道,因地處人煙稀少的地段,保存也較為完整,透過手作工法修復,還原程度相當高!

「手作步道」除了「修舊、補舊」,利用簡單的工具、就地取材進行步道施作,使步道降低對生態環境與歷史空間的擾動,也盡可能地回應當地的自然生態,增進步道的永續性與整體性,並透過志工參與、眾人合力維護及修復步道。有別於機器搭建的水泥地,讓登山客、徒步者走在充滿人情味的步道上,能更加保護環境、敬畏山林、貼近土地。

台灣國寶雙扇蕨──侏儸紀時代的活化石
雙扇蕨

台灣國寶雙扇蕨──侏儸紀時代的活化石

淡蘭古徑由於全線沿「溪」發展,讓喜愛陽光和濕度高的蕨類植物得以生存,「雙扇蕨」就是其中一種,它們保有侏儸紀時代的型態特徵,自古存活至今,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雙扇蕨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由於它們具有向陽開闊的特性,因而被稱為是「大自然的指南針」。在整修淡蘭古徑時,雙扇蕨也被選為步道的代表性圖案。現在登山客可於途經的指標上看到綻放的雙扇蕨圖騰,透過它指引徒步者走向正確的道路。

還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由於在西方國家很少見到,有位一生都在研究雙扇蕨化石的學者來到台灣,發現台灣竟然有野外生長、活生生的雙扇蕨,當場可是感動到跪下來了呢!

隱身在淡蘭古道的250座土地公廟──北台灣漢人聚落的歷史證明
土地公廟

隱身在淡蘭古道的250座土地公廟──北台灣漢人聚落的歷史證明

漢人的傳統民間信仰多以媽祖及土地公為主要信奉的神明,又因土地公較接近庶民生活,因此,只要有漢人聚集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土地公廟。2017年,由建築師劉憲宗、藍天登山隊和崇光社區大學首次進行淡蘭古道小土地公廟調查,並為這些土地公廟頒發「身分證」,進行編號,沿著古道記錄多達250座,約占全台土地公廟數量的四分之一。這些土地公廟通常出現在田頭田尾、庄頭庄尾,或者步道的前、中、後段鞍部或轉折的地方。透過這些小小廟宇的身影,可以了解先民開懇遷徙的足跡。

土地公廟的使用建材包含單立石、石頭、木塑和石器與陶器,我們可以從這些不同的建材簡單推算土地公廟建造的時間,例如:由石頭打造的土地公廟通常年代久遠,約至百年以上,且會越早期建造的越小、越粗糙;由石器、陶器打造的土地公廟多半為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時期。其外型也分很多種類,如「廟中廟」、「廟前廟」或「廟上加蓋」等。

收藏淡蘭三大賞螢路線
螢火蟲

收藏淡蘭三大賞螢路線

賞螢愛好者想必都會有賞螢最佳去處的口袋名單,淡蘭古道也是其中之一。

北路的「琉榔路步道」讓人可以在白天欣賞九份美麗的山海地景,晚上則可捕捉螢火蟲的微光身影,讓人不禁聯想到九份的淘金年代,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路的「平湖森林遊樂園」位在平溪與雙溪交界處,此處山徑原始自然、腹地較廣,非常適合螢火蟲在此繁殖生長,這座廢墟的遊樂園儼然成為螢火蟲的遊樂場。

還有中路的「五分山步道」上的「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適合大人小孩同遊。白天了解台灣煤礦業的興盛繁華史,晚上則留下來繼續與火金姑共舞,成就一趟生態人文兼具的知性之旅!

淘金客的福音,一窺日治時期水壩舊址
水壩舊址

淘金客的福音,一窺日治時期水壩舊址

由燦光寮古道登山口步行約1.2公里後,便會看到一座已停止運轉的水壩。這座水壩建於日治時期,因當時盛行採礦事業,許多淘金客前往金瓜石大量淘金,由於人口突增,導致飲用水不足。於是,日本政府便在牡丹溪上游建設水利工程、設置自來水抽水站,將水送往金瓜石地區,解決缺水問題。但隨著礦業沒落、人口外移,這座水壩也逐漸荒廢,僅留下舊址。

如今站在這座水壩舊址上,仰望可見草山山頂的通訊基地台,俯瞰則欣賞源於三貂嶺武丹坑的牡丹溪,是許多登山客步行燦光寮古道的暫時休憩點。

新娘花轎轉運站──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

新娘花轎轉運站──崩山坑古道

歸屬於中路(民道)支線的崩山坑古道是早期連接柑腳泰平兩地生活往來的重要幹道,居民常在這條道路上補給柴米油鹽或進行生意買賣,也是學童上下學及兩地廟宇信仰往來的必經之路。

兩地生活往來的層面除了一般的食衣住行,甚至包含了通婚嫁娶。因此可以想像,當時打扮美麗的新娘坐在花轎裡,由居民扛著行經此地,但由於中路是由民間開墾的路,相較北路(官道),開墾的資源有限,地段或許不是平順舒坦,且人力扛久了也會疲憊,於是兩地居民便相約在崩山坑鞍部,讓另一組人接棒,繼續扛著新娘往幸福路上走去。

草嶺古道虎字碑不只一座,還分性別?!
草嶺古道虎字碑

草嶺古道虎字碑不只一座,還分性別?!

草嶺古道必看景點之一「虎字碑」,相傳是當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埡口,遇狂風大作,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意,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以鎮強風並維行旅安全。

大家常見的是在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但其實在跑馬古道上還有另一座虎字碑!兩座虎字碑都是劉明燈所立,皆迎向太平洋東北季風口處。該怎麼分辨哪座是公虎、哪座是母虎?從兩種字跡便可窺知一二:草嶺古道的虎字左上角較為圓潤,被稱為「母虎」,而坪林的虎字則較為豪邁粗曠,視為「公虎」。文史工作者認為,兩者可反映劉明燈不同的心境,揮毫草嶺虎字時較平和,書寫坪林虎字則因即將出征,筆畫上較為剛毅。

目前兩個虎字碑皆為三級古蹟,草嶺古道的母虎字碑為真跡,而坪林公虎字碑原址放置的為複製品,真跡則展示在茶葉博物館。

外星人來過台灣?!嶐嶺古道神祕七星堆
嶐嶺古道七星堆

外星人來過台灣?!嶐嶺古道神祕七星堆

在北路的嶐嶺古道,內林溪所形成的山谷右側,某棵大榕樹的後方堆疊著七個巨石,因而被稱為「七星堆」,近看如亂石,遠觀相似金字塔。石頭上的詩句是由2006年6月由貢寮鄉民代表會代表呂春生所題:「內有七星墩地硐,林森參天勝山峰,石堆促成分布廣,塔似仙境成寶藏。」描述著七星堆的周圍景觀,卻沒有記載為何會有這些石堆,是人工還是天然形成?無人知曉,僅有傳說這裡可能是昔日凱達格蘭族的祭祀儀場,功用類似祭天壇,但沒有證據,也沒有史料記載,只能任憑想像了。若有機會去北路的嶐嶺古道健行,可以仔細觀察,說不定會有一大發現喔!

迎接北路亮點:草嶺古道芒花饗宴,享受秋日限定美景
芒花季

迎接北路亮點:草嶺古道芒花饗宴,享受秋日限定美景

秋日是屬於菅芒花的季節,漫山的芒花隨風翻滾,宛如銀色浪花一般,增添古道浪漫風情。東北角管理處於2002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草嶺古道芒花季」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一睹芒花盛開的美景,每年管理處也會設計富有巧思又有趣的互動遊戲和系列活動,還有一定要體驗看看的虎字碑拓印,以及古道深度導覽解說服務等等,山中還有一處古色古香的護管所,周圍草木蓊鬱、綠意盎然,彷彿山中別墅一般。

涼涼秋季,期待可以盡情飽覽這片秋季限定美景了嗎?熱愛美景,或是愛好健行及大自然的你,不妨趁著芒花季期間,與親朋好友相約在草嶺古道,讓隨風飄搖的芒浪相伴,踏上追溯百年古道的旅程,享受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饗宴、沉浸於山林環抱的悠閒時光。

越在地、越國際!公私協力共同打造「淡蘭」國際品牌
日本宮城縣知事參訪草嶺古道(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越在地、越國際!公私協力共同打造「淡蘭」國際品牌

交通部觀光署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2023年10月再次展延於2020年9月8日首簽的「淡蘭國家級綠道公私協力國際推廣合作備忘錄」,持續匯聚民間與政府力量,攜手推動兼具北台灣文化特色與環境友善精神的淡蘭國家級綠道。希望在國人共同的守護和加持下,讓淡蘭國家綠道成為台灣後疫情時代綠色觀光產業復甦的最強支柱。

淡蘭百年山徑長距離步道,是行政院於2018年核定優先推動的三條國家級綠道之一。自2015年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倡議啟動、2016年起每年台灣步道日進行由地方縣市政府與中央相關部會首長之會師和徒步活動,經由每三個月召開一次迄今已28次的淡蘭平台會議,公私攜手協力建置推廣,已成為北台灣第一條長距離朝聖之路。吸引全國各地民眾前來尋訪走讀,為北台灣結合向山致敬、山野體驗、環境教育、文化行腳、徒步觀光、生態旅遊的最佳徒步路線。

移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