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扇蕨
學名Dipteris conjugata,又名鐵雨傘、破傘蕨、半把繖、松葉蘭、雄過山、灰背雙扇蕨
因保有侏儸紀時代的型態特徵,自古存活至今,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是台灣唯一的雙扇蕨科植物。雙扇蕨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外形是兩支併排的破摺扇,就像邊緣被撕裂的雨傘,因此也稱為「破傘蕨」。由於它們具有向陽開闊的特性,也有「大自然的指南針」之稱。
桃源谷雙扇蕨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2022.6.23
在桃源谷面向東方的陡崖頂端及同一崖線偏北的草嶺古道也能看到雙扇蕨。
雙扇蕨科演化的高峰在中生代(225百萬年至65百萬年前),當時廣佈全球,從北極圈分佈到南極,橫跨世界各大洲,化石資料顯示共約有6屬60種,如今只剩一屬約6種,侷限分佈在東南亞,台灣北部、石垣島、西表島是其北限。現今在分佈範圍內的雙扇蕨科植物,都呈現零星分佈的狀態,都只出現在崖缐或山脊缐上,空曠地區或光缐充足的林下,其生態習性從中生代以來其實沒什麼改變。中生代就是所謂的恐龍時代,當時的優勢樹種是松杉柏類、蘇鐡等裸子植物,偶有幾棵蚌殼蕨科的樹蕨,地景類似今天非洲的稀樹草原,但濕度高些,雙扇蕨科植物就生長在這種光缐充足的環境,而且數量不少。一億年前屬於被子植物的闊葉樹開始演化出來,65百萬年前闊葉林逐漸統治整個地球,闊葉林森林多層次,又有著生植物和藤本植物,喜歡空曠、相對濕度又高的環境的雙扇蕨科植物,只能退縮至很侷限的空間。
透過桃源谷的雙扇蕨,我們可以體會2至1億年來的環境變遷,更重要的是可以確定台灣擁有2至1億年前的環境條件。
註:闊葉林內有木質藤本植物,它的葉子會聚集在樹冠層。闊葉林下地被層的光缐強度,不到樹冠層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