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
1723 1795 1824 1860 1885
1723

清廷官府增設「淡水廳」

康熙60年(1721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朱一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武裝起義,攻陷臺灣府城後,自立為王,後遭清廷趁隙之際,一舉覆滅。清廷有鑑於此,認為原有的「一府三縣」行政區劃已不敷統治需求,便擴編為「一府四縣二廳」──增設「彰化縣」與「淡水廳」。原設於彰化縣城,後遷入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管轄的範圍包括從大甲溪以北,至貢寮的遠望坑,與蛤仔難(噶瑪蘭,今宜蘭)為界,大約涵蓋了今日的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的沿海地區。由淡水廳的設立作為「淡」蘭起始點,代表當時台灣的發展已逐漸由南向北推進。

更多

淡蘭百年山徑

橫跨200年歷史的淡蘭百年山徑,見證臺灣清朝時期從北部的「淡水廳」至東部的「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歷史,蘊含美麗風景及淵遠流長的人文故事。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合作,以手作步道工法修復錯縱綿密的古道,並於2018年梳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路網。淡蘭古道如今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環境生態外,也連結區域內主題特色遊程路線,不論是登山新手或是探險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段,體驗獨特的淡蘭魅力,新興的觀光景點讓你不用出國,也能在台灣享受走在「國際級」長距離步道的健行體驗。

走進淡蘭古道

手作無痕修復,還原淡蘭歷史面貌

就地取材,以符合周遭生態、文化的手作工法,維護修復步道
也是一條結合當地文化、自然特色,具有獨特標記系統的長距離步道

移至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