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理古道」得名於楊廷理開通的官道。嘉慶十七年,清朝在楊廷理屢次上奏後,終於准設噶瑪蘭廳,而楊廷理官道也成為當時淡水廳與噶瑪蘭廳公文往來的官方要道。
聽著悅耳的溪水聲,山徑經過吊橋基座與馬達遺址、古厝地至燦光寮舖跡,是歷史上少數結合軍用與郵遞功能的塘舖大站,為當時交通往返淡蘭必經之路。越過幾道小溪,不久接上草山戰備道的產業道路,走一小段即可遇到黃吉祠,古道進入茂林的竹林,可見在地名為「百二崁階梯」的舊石階遺址,現以手作精神的手法重現古石階的原貌,遙想先人開路的用心及歷史回憶。進入雞母雞母嶺街順著溪下行,不時可見澳底與福隆一帶的海岸,經過福安廟即可抵達楊廷理古道登山口。
燦光寮石厝遺址(舖跡):清代保留較為完整的石厝遺址之一,是當時結合軍用與郵遞功能的據點(楊俊哲、陳岳,2002,燦光寮舖古道-清代嘉慶年間的淡蘭郵傳古道)
燦光寮12號古厝:三百年古厝,可見其砌石工法、房屋格局、石製門框等諸多先民智慧。
交通資訊
楊廷理古道(燦光寮古道岔路):
1. 燦光寮古道(猴硐端):步行約60分鐘可達楊廷理古道入口。
2. 燦光寮古道(瑞芳端):步行約2小時可達楊廷理古道入口。
停車資訊
推薦遊程
探索周邊